1. 皮下注射:皮下注射較為簡單,一般都取背部及后腿皮下。小鼠通常在背部皮下注射,將皮膚拉起,注射針刺入皮下,把針尖輕輕向左右擺動,容易擺動則表明已刺入皮下,然后注射藥物。拔針時,以手指捏住針刺部位,可防止藥液外漏。熟練者可把小鼠放在金屬網上,一只手拉住鼠尾,小鼠以其習慣向前方爬動,在此狀態(tài)下,易將注射針刺人背部皮下,注射藥物。此法可用于大批注射時。注射藥量為0.1~0.3ml/kg體重。
家兔皮下注射時,用左手拇指及中指將免的背部皮膚提起使成一皺折,并用食指按壓皺折的一端,使成三角隊增大皮下空隙,以利針刺。右手持注射器,自皺折下刺入。證實在皮下時,松開皺折,將藥液注入。
豚鼠、大鼠、狗、貓等背部皮膚較厚,注射器針頭不易進人,硬進容易折斷針頭,故給這些動物作皮下注射時不應選用背部皮膚。一般狗、貓多在大腿外例;豚鼠在后大腿內惻;大鼠可在左側下腹部。
2. 皮內注射:此法用于觀察皮膚血管的通透性變化或觀察皮內反應。將動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,酒精消毒。用卡介苗注射器帶4號細針頭沿皮膚表淺層插入,隨之慢慢注入一定量的藥液。當溶液注入皮內時,可見到皮膚表面馬上會鼓起桔皮樣小泡,同時因注射部位局部缺血,皮膚上的毛孔極為明顯。此小泡如不很快消失,則證明藥液確實注射在皮內;如很快消失,就可能注在皮下,應重換部位注射。
3. 肌肉注射:此法比皮下和腹腔注射用得較少,但當給動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懸于油或其它溶劑中的藥物時,常來用肌肉注射。選擇動物肌肉發(fā)達部位注射,如猴、狗、貓、兔可注入兩側臀部或股部肌肉。注射時固定動物勿使其活動,將臀部注射部位被毛剪去,右手持注射器,使注射器與肌肉成60°角,一次刺入肌肉中,為防止藥物進人血管,注藥液之前要回抽針栓,如無回血則可注藥,注射完畢后用手輕輕按摩注射部位,幫助藥液吸收。大鼠、小鼠、豚鼠因其肌肉較小,不常作肌肉注射,如需肌注,可注射入大腿外側肌肉。用5~6號針頭注射,小鼠每腿不超過0.1 ml。
4. 腹腔注射:小白鼠腹腔注射時,左手固定好動物,將腹部朝上,右手將注射器的針頭在下腹部腹白線稍向左的位置,從下腹部朝頭方向刺入皮膚,針頭到達皮下后,再向前進針3~5 ml,接著使注射針與皮膚呈45°角刺人腹肌,針尖通過腹肌后抵抗消失。在此處保持針尖不動的狀態(tài)下,回抽針栓,如無回血或尿液,再以一定的速度輕輕注入藥液。為避免刺破內臟,可將動物頭部放低,使臟器移向橫隔處。小鼠的一次注射量為0.1~0.2 ml/kg(體重)。